180-8832-0728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资讯 > 产品资讯

来自民间的“潮玩公仔”长啥样?大吴泥塑艺术展今日开幕

2024-11-08 18:05:40 小编

  8月30日,《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暨广州美术学院2023年大吴泥塑研修班学员成果展》和“泥塑体验季”系列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开幕。

  此次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指导,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联合主办。

  展览全面展示了大吴泥塑的技艺、文化和当代传承面貌,同时以文创、讲座、体验、论坛等形式立体化推介全国大多数泥塑类国家级非遗,带民众邂逅泥塑之美,感受泥塑之趣。

  广州市文化馆中心阁一楼特展厅内,“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暨广州美术学院2023年大吴泥塑研修班学员成果展”正在这里举办。

  在“女娲神迹”展区,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浚县泥咕咕、凤翔泥塑、玉田泥塑、苏州泥塑、聂家庄泥塑、淮阳泥泥狗、北京兔儿爷、大吴泥塑)汇聚于此,再现《贵妃醉酒》《孔子抚琴》《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场景,展出孩童喜爱的各类“耍货”……生动呈现我国丰富的民间泥塑世界。

  在“泥传戏韵”展区,全面展示了大吴泥塑相关传统手工艺,如纱丁、铁枝木偶、枫溪瓷、嵌瓷、香稿塑、花灯等,这些技艺和谐共生,共同勾勒出多彩的潮州文化生态。

  大吴泥塑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本展区特别展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的大吴泥塑前辈艺人吴金福的《吕布窥妆》《三气周瑜》等精美佳作,同时集结大吴泥塑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

  还特别设立“大吴泥塑制作步骤”专题展区,详实介绍了大吴泥塑挖泥选料、炼泥、pg电子平台塑制、晾干、烧坯、彩绘的全套工艺流程。

  大吴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维清向记者介绍:“传统的大吴泥塑以潮剧人物形象、戏曲脸谱、习俗神像、民间人物肖像等为主要题材,‘贴塑’是我们最独特的装饰手法,一点一点用泥土捏成薄片,裁成衣服,给人物穿上,衣服可以达到一种飘逸的效果。”

  “泥塑是无限可能的,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新形式的泥塑。”大吴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漫告诉记者,“将潮剧曲目作为表现内容是大吴泥塑的传统,接下来我们会努力让大吴泥塑更适应时代潮流,可以结合动漫或游戏场景,包括现在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都能成为我们的题材。”

  “泥呈万象”展区则展示了广州美术学院历年来围绕南方彩塑进行的研究、创作和文创作品,是大吴泥塑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集中展现。

  不仅囊括了“大吴泥塑研修班”的学员作品,还有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精微具象叙事”和“中国古代雕塑考察与研习”系列等充满创意的学生作品,更有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吴雅琳、曹国昌的精品力作。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牟辽川表示:“通过这个展览,市民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大吴泥塑,还能了解全国的泥塑情况及其悠久的历史,从‘泥土’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经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项目组举办了大吴泥塑研修班,此次展览以研修班学员作品为基础,“点燃”大吴泥塑传承发展的“星星之火”。

  广州美术学院2023年大吴泥塑研修班为期一个月(2023年9月11日至10月10日),共招收学员15名,以“提升学员的审美眼光与艺术品位”为宗旨,充分整合广州美术学院多年来对大吴泥塑技艺及文化的研究成果,结合前期田野调查和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学员量身定制特色课程,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外出参观、考察及传承人创作、展示和交流、分享等活动,竭尽所能为学员提供高校的智力支持。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吴杨波向记者介绍了美院与大吴泥塑的渊源。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雅琳在2003年赴潮州对大吴泥塑进行田野调查,后来在研究成果中首次系统性阐述大吴泥塑的艺术价值,并根据大吴泥塑风格创作了“新潮州翁仔屏”系列作品,实现了大吴泥塑的当代创新。

  “此次大吴泥塑研修班让学员与专家教授和传承人展开对话交流,也能让高校学者、学生从大吴泥塑这种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双方互相借力,共同让泥塑更加适应当代、更让年轻人喜爱。”吴杨波说。

  8月30日至10月27日期间,广州市文化馆将举办异彩纷呈的“泥塑体验季”,向广大市民开设20多场泥塑体验课和讲座。

  在体验季的首个周末,就有多场妙趣横生的体验活动:无锡惠山泥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征教你做个“阿福”带回家、玉田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锋教你制作“乐腓腓”、苏州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冰带你体验“绢衣泥人”风采……接下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将手把手教你“玩泥巴”。

  此外,本次体验季还将举办多场“干货”满满的讲座,文博专家、高校学者、泥塑传承人等主讲者将带来《大吴泥塑的艺术特色与成就》《大吴泥塑的历史和现状》《美术史视野下的大吴泥塑》《潮汕民间信俗下的大吴泥塑及其衍生品》《大吴泥塑的文化坐标》《大吴泥塑——安仔小世界、戏剧大乾坤》《泥塑与童心:从人性与泥性的关系谈起》等主题讲座,多维度解析大吴泥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8月29日上午,“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传承发展论坛”在广州市文化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泥塑传承人、研究专家和非遗保护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大吴泥塑展开保护现状交流、探讨传承发展。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黄海妍馆长指出,潮汕地区工艺美术品的繁兴与当地建筑结构特色和传统民俗关系密切,“做戏给神看”的民间信俗特色推动了大吴泥塑、嵌瓷、香稿塑、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繁荣。

  广东省文化馆原馆长杨明敬认为大吴泥塑生动细腻、善于讲故事,未来应发挥特色、大胆创新,塑好与时俱进的新人物、讲好新故事。

  广州美术学院马芸博士回顾了大吴泥塑过去百年的出口史和海内外影响力,提出未来研究可加强对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关注。

  广州美术学院吴雅琳教授通过讲述抢救保护、创新创作大吴泥塑的亲身经历,呼吁人人都应为国家艺术宝藏的抢救和创新作出切实努力。

  汕头大学陈志民教授指出研究工艺美术要将其还原到本土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中,强调大吴泥塑要坚持守正创新。

  无锡惠山泥人厂常务副总经理夏征分享了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工作,特别是拓宽发展渠道的各类尝试,为大吴泥塑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陈浩图、视频|记者 刘颖颖 实习生 阮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联系专业的商务顾问,制定方案,专业设计,一对一咨询及其报价详情
服务热线服务热线 180-8832-0728
免费玩具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180-8832-0728